民族的脊梁
2019-12-03 11:50:30
  • 0
  • 0
  • 7
  • 0

民族的脊梁/鲁先圣

     在上一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,在我们民族处于危亡的关头,在当时匆忙建成的西南联大,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,在危难与贫寒中依然坚守着民族精神的圣殿,他们高洁的品行和操守,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那些自强不息、淡薄名利、安贫乐道、以苦为乐的优秀品质。

    大概没有人知道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过在街上卖大碗茶的经历。费孝通教授家里人口多,仅仅依靠他的薪水养不活全家。他就想了一个几乎不用什么成本的生意,在校门口摆摊卖大碗茶。学校里的学生和员工了解情况的都经常光顾这里,主动帮助他。但那些偶尔来大学找人办事的人,恐怕就没有人知道,这个在校门口卖大碗茶的人,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博士。

    有谁见过两家共计14口人住在一间16个平方米偏厢房里的情景吗?在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有,而且就是著名的闻一多教授和华罗庚教授两家。本来这一间房子是闻一多教授一家居住的,闻一多听说华罗庚一家的住处还没有着落,就坚决邀请他们一家到自己家里来住。他们这样共同生活了一年多。后来华罗庚教授在回忆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时写了这样一首诗:挂布分屋共容膝,岂止两家共坎坷,布东考古布西算,专业不同心同仇。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如临其境,依然让人悲从中来,依然让人钦佩之至。

    在那样的窘迫中依然在坚持治学,在那样自己都朝不保夕的情景中,还想着帮助朋友,这大约正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吧!还有曾经公开在报纸上登广告卖文章的沈从文等等,这样一批中国知识界的栋梁,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那样生活的艰难和窘迫。但是我们又发现,他们在这样的境遇中,似乎丝毫也没有因为穷困而潦倒,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,都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我想,这正是产生大家的理由,这正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脊梁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